走在河北省保定市区和村庄的街道上,眼前最别致的景致就是路灯上都顶着一片蓝色闪亮的方形帽子————光伏板,就连交通信号灯上也顶着这样的“帽子”。而路边建筑上“建设太阳能之城”、“发展清洁能源”等标语,则书写着这个城市的追求。
走进保定高新技术开发区,目光所及不是“风电”就是“光电”,这里就是一个迎着风围着光转的“电”的世界:光伏产业园、风电产业园、输变电设备产业园、高效节能产业园、新型储能产业园、电力电子器件产业园、电力自动化及电力软件产业园,这七大产业园区被保定人统称为“电谷”。这里有160多家新能源与能源新设备骨干企业,今年11月,这里被科技部正式批准为国内唯一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基地。
人人想创新 天天有创新
保定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一五”时期的国家156个项目,有8个落户该市。这里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但少有资源优势。“必须走科技创新这条路。”保定市委书记宋长瑞说,“只有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积极将国家重大需求与区域优势相结合,倾力构筑区域创新平台,创造出一批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规模性产业,保定才能真正强起来。”在分析了世界经济走势、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特点后,保定人坚定地朝着新能源产业之路迈进。
到2006年,保定市委、市政府积极把握建设创新型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节能减排的机遇,明确提出建设“保定·中国电谷”的战略目标:以风电、光电、输变电节电设备技术创新,作为构建区域创新体系、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支柱产业,另外两大支柱产业分别是汽车和纺织。
这是一个既立足现实又充满创意的目标。因为保定是科技部批准设立的全国目前唯一的国家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基地。近几年,基地内的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集群迅猛发展,形成了风电、光电、输变电节电设备三大完整产业链和一批行业领军企业。2006年保定被科技部和商务部列入国内首批18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
11月28日,天威英利总经理苗连生陪记者在厂区内采访,每挪一步,必会说“这个创新增加了多少多少利润”或是“这个发明节约了多少多少物料”。其中的一项原材料加工技术革新,使硅片的切割厚度达到200微米,利用率由此提高了40%,创造了国际同行业利用率的最高水平。苗连生告诉记者,在他的企业里,“人人想创新,天天有创新”。他本人“一天不琢磨出点新东西心里就空落落的”。靠这种精神,天威英利5年间共进行了500多项技术创新和革新;靠着这种持续的创新,企业不仅在国内第一家建成完整的光伏发电产业链,而且跻身世界四大同行企业之列,更成为全球同类产品售价最高、盈利水平最高的企业。
中航惠腾风电设备公司通过创新,在国内第一家成功开发出了兆瓦级叶片。该产品的投产,不仅使同类进口产品价格下降了30%,而且使90%的市场份额被夺回。
年轻的民营企业以创新立命,老牌的国有企业也以创新重振雄风。保变天威集团是“一五”时期的老企业,在经济转轨初期,曾因产品老化生存艰难。进入本世纪后,企业在创新中获得新生,继德国、日本企业之后开发出了500千伏安高压变压器,此后,又先后开发出750千伏安和1000千伏安超高压变压器,其产品技术含量达到世界顶级水平。随着技术的成熟和不断创新完善,其变压器生产总容量已经连续几年稳居世界第一位,产品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倾力支持 尽心服务
保定城西北边有一片2300多亩的空地,市民称其为“黑风口”。这里集中存放着热电厂产生的2000多万立方米粉煤灰,每到冬春多风季节,西北风卷着黑煤灰直扑市区,在给市区抹上一层层黑色后又向下游的白洋淀而去。
一方面是粉煤灰占地并污染环境、企业无钱治污,一方面是迅速发展的新能源产业无地可用。面对难题,保定市委市政府决定:由开发区出资,帮助热电厂治理灰场,治理出来的土地归开发区使用。思路变了,“黑风口”变成“绿风口”风电产业园。仅首期进入的10个项目,总投资就达11亿元,园区正形成一个从研发、制造、零部件、原材料配套的风电产业聚集区,预计投产后可实现产值上百亿。
12月初,记者探访“黑风口”时发现,这里搬走一片污染源,换来了一个绿色新能源产业园。经过综合改造治理,热电厂每年可节约冲灰水800万吨,节电6400万度。更为重要的是,困扰市民多年的污染问题彻底得到根治。附近小区的居民闫洁高兴地说:“如今终于能放心地拉开窗帘、打开窗了,心里甭提多亮堂!”
“为了这个电谷,市里已规划立项的四大中心停建了。”一位当地宣传干部告诉记者。记者就此询问常务副市长李谦,他说,当电谷项目建设出现土地因素制约苗头时,市委、市政府果断决定停止已完成审批手续的行政、会展等“四个中心”项目,将土地用于新能源基地的产业配套性项目建设。
保定市的行政办公用房,用“办公条件很差”评价并不夸张,所以即使他们建造一个行政中心,也无可厚非。但“我们就是要把紧缺的资源要素优先用于发展产业,积蓄实力。”宋长瑞说,“这是真正为保定的长远发展负责,对群众的未来负责,对优质生产力的高速发展负责,对城市负责。”
“我们对电谷企业的支持是全方位的。”市长于群告诉记者,1998年起步的英利新能源公司,2005年产值5亿元,2006年就达到22亿元,今年已是40亿在握;3年间,生产能力从5兆瓦扩展到目前的400兆瓦;3年间,保定人建立起世界第四、国内唯一的具有全产业链的太阳能多晶硅电池生产体系。今年6月8日,天威英利YGE成功登陆美国纽交所,募集资金3.19亿美元,成为河北省第一家在美国主板上市的企业。总投资30亿元的三期500兆瓦工程,2009年上半年全线投产后,其销售收入将达150亿元,那时英利将跨入国际光伏巨头行列。
英利公司总经理苗连生也表示,企业所以能飞跃发展,得益于保定市委、市政府的倾力支持和尽心服务。针对英利三期项目建设及海外上市工作,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2次市委常委会、3次政府常务会,成立了专门指挥部,组织了15次专题协调会及现场办公会,在全市上下形成了支持新能源龙头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为企业抓住机遇、实现超常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风电设备市场,正如风儿一样,由于竞争激烈,机会稍纵即逝。保定市委、市政府先后为中航惠腾公司建起三个新厂区,为惠腾公司迅速规模化发展,在国内风电叶片市场树立龙头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惠腾风电设备公司面临大功率叶片研发到批量投放市场的关键时期,市长于群亲自召开协调会,及时解决三期项目建设中的问题,积极支持企业在国内上市工作,为企业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中航惠腾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叶片制造商,叶片规格覆盖从600KW到1.5MW的全部叶型,占全国风电装机的47%、风电叶片产量的90%,今年的销售收入将达15亿元。
从我做起 建设太阳能之城
11月30日,“身穿”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五星级酒店电谷大厦前,来自外省的参观者连连惊叹:想不到这一身玻璃外衣竟然能发电,想不到这光亮的“外衣”将成为目前我国装机容量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这座在世界上首次以太阳能电池组替代传统的玻璃幕墙的大厦就建在被保定人称为“中国电谷”的保定高新技术区里。
除了电谷大厦,另外一座利用太阳能光伏玻璃幕墙作为能源的会议会展中心———电谷广场也拉开了建设帷幕。这些建筑体现的就是“绿色、环保、节能”的建设理念,该项目的建设者告诉记者,会展中心设计太阳能装机总容量达到200千瓦,年发电量为23万度,可替代91?2吨标准煤,可减少CO 排放量66吨。这个建筑同样是我国建设史上开先河的新型建筑产品。
就连建在郊区的污水处理厂,也同样追求太阳与风儿搞建设。正在调试设备的冯工程师指着水池边的路灯告诉记者,这里路灯全都来自绿色能源,虽然这个城市因风小发电效益不高,但厂区内还是安装了小叶片的风电机组,“这是我们城市的个性和追求。”冯工说。
为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应用,2006年,保定市启动了“太阳能之城”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推广光伏—LED、光热产品应用,他们计划将保定市建成国内首个太阳能产品大范围应用的示范城市。
有1100万人口的保定,财政并不宽裕,但今年他们斥资500万元为60余个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灯安装光伏太阳能电池板,而这只是该市“太阳能之城”计划的一部分,其更大的计划是,三年内共投资18.7亿元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太阳能技术的综合利用,该计划已被列入《河北省资源综合利用“十一五”规划》。该市也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太阳能综合应用科技示范城市”。
太阳能之城与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同是保定在新能源时代的战略选择。这一选择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赢得了一个历史性机遇。
世界自然基金会在我国选择五个城市列入低碳城市计划项目,保定以积极的态度和有力的工作推进,得到了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肯定,基金会将于2008年1月正式率先启动保定低碳城市发展项目———新能源制造业示范之城。
保定,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