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2月8日国内单线产能最大的25兆瓦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线下月将在江苏南通投入批量生产,通过利用成本更低、单位产电量更多的非晶硅技术,太阳能发电因高成本而难以推广的瓶颈有望被打破。总部设在上海的南通强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今天在上海公布,公司明年将再增加两条生产线,总产能达到75兆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3年内生产线达到20条,两年内使太阳能薄膜电池上网电价达到1元,大大低于目前光伏发电上网电价4—5元的水平。
一直以来,高成本、高价格是制约国内太阳能发电应用的主要瓶颈。根据《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目前光伏发电成本约每度电4元,到2010年可降至每度3元,到2030年才能与常规火电电价竞争,与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相协调。近几年,在国际光伏市场需求拉动下,国内光伏产业迅速发展,截至去年,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450兆瓦(每兆瓦等于1000千瓦),但其中95%以上为多晶硅电池,由于价格高,90%以上只能出口,加之晶体硅提炼技术受制于发达国家,造成尽管我国太阳能产业规模已居世界前列,但“两头在外”,国内受益十分有限。
专家介绍,非晶硅技术在国际上已有30几年历史,光电转换率逐渐提高,目前已达到6%,尽管低于多晶硅15%的转换率水平,但非晶硅薄膜电池原料消耗只是多晶硅的1%,生产环节简单节能,用电量不到多晶硅的10%,并且电池片基可以是玻璃、活性塑料或不锈钢,既可单独建造电站,也可与建筑装饰连成一体,给光伏发电带来更大的降价空间,将更快接近目前常规发电水平,应用于国内市场。同时,由于同等发电量的非晶硅电池占地是多晶硅的两倍,所以更适合应用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光伏电站,目前1兆瓦多晶硅电站需投入6000万元左右,已在西藏等地有示范项目,如果使用非晶硅薄膜电池,成本将降低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