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组件企业处于整个太阳能产业链的末端,企业从太阳能电池厂家拿到电池片后,进行封装,加上附加装置后组建成太阳能组件,然后销售给太阳能安装公司和最终用户。
在整个太阳能产业,组件生产企业需要的技术含量相对不是太高,进入门槛也相对较低。最近一两年来,为了分享太阳能朝阳产业的美好前景,国内企业大多选择从组件企业开始进入太阳能行业,太阳能组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无锡国飞绿色能源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黄澄宇告诉记者:“去年全国太阳能组件企业大概有200家左右,由于很多社会资金看好行业前景,今年估计全行业企业数目将会有大量增加。”
国金证券研究员张帅认为,组件企业相对技术门槛比较低,这和当年沿海地区纷纷投资建设电子半导体企业比较类似,在产能增加后,恶性竞争的局面也就难以避免。
为了在这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太阳能组件企业纷纷扩充产能,以规模化来尽量降低生产成本。“这其实是一场赛跑,谁能尽量把产能做大,把成本降下来,才能熬过当前的难关。”一家组件企业的负责人说道。如无锡国飞2006年的产能是10兆瓦,当年销售额为6亿元;2007年产能将增加到30兆瓦,而2008年将达到40-50兆瓦。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价格下滑趋势也十分明显。2005年组件每瓦的价格还是35美元-38美元,但从今年年初开始下降,现在稳定在32美元左右,预计年底的价格可能会下降到30美元。
一家组件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成立产业联盟不仅有助于遏制企业互相杀价,也有利于团结行业力量,增加谈判筹码,实现整个太阳能产业价格顺畅传导。”目前让组件生产企业颇为苦恼的产业现实是,尽管下游组件的价格呈下降趋势,但是购买太阳能电池的价格却并没有降下来。
无锡国飞大部分的太阳能电池是从中电电气(南京)光伏有限公司购买的,中电南光是一家今年5月登陆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中电南光一位人士表示,作为组件企业的上游厂商,公司与组件企业建立了十分紧密的协作关系,但是当前销售给下游的太阳能电池价格却难以下降,主要原因是公司购买的原料多晶硅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事实上,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也同样面临着原料价格居高不下,价格传导无法顺利实现的问题。在这样的现实下,中电南光也开始大量扩充产能。
自2004年8月开始生产以来,中电南光迅速地安装了五条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年产量在2006年一年增加了160兆瓦。截至2006年12月,公司共拥有6条生产线,年产量达到192兆瓦。公司计划到2008年第二季度将年产量增加到390兆瓦,拥有12条生产线。
业内人士介绍,国际上多晶硅主要为日本、美国的几大厂商垄断,行业利润大多让多晶硅厂商挣去了,在目前多晶硅供不应求的市场形势下,冀望多晶硅价格下降并不现实。由于价格无法顺利传导,国内组件企业的利润率一再被压低,目前位于行业前列的组件生产企业的毛利率仅为10%左右。
中科院一位专家认为,2008年将是组件企业日子最不好过的一年,到2009年会因为价格传导,预计多晶硅价格将有所下降。而到2010年,随着国内多晶硅项目逐步投产,国内产能将达到6万-10万吨,国际几大厂商届时也将扩产至10万吨,而2010年世界多晶硅需求仅为10万吨左右。届时,多晶硅价格或将步入下降通道,整个行业的价格传导也将能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