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光伏资讯 > 光伏市场 > 正文

(二)中国太阳能产业竞争分析

来源:bbs.solar-pv.cn发布时间:2007-05-21 16:11:29作者:Solarbe.com

二、光伏产业:上游由国外厂商垄断,国内企业处于中下游位置
当前光伏企业竞争日益加剧,进入规模、成本、质量、技术竞争时期。
近几年来,国内光伏企业产能急剧扩张,而且还在继续扩张,导致企业竞争加剧。原材料的短缺及高价格已经对一些企业构成了威胁,但随之而来、更为严峻的考验还有市场。太阳能光伏产品的市场主要取决于发电成本,成本能降下来,则有着无限广阔的前景,一味地依赖政府的补贴和补助,无法实现市场化,只是解一时之需。要降低发电成本,大规模、新技术、高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内光伏企业大部分处于产业链中、下游位置,在原料短缺的状况下,赢利能力以及经营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产能的投入并不能表现到业务增长以及利润增长。
光伏产业链主要有五个环节:多晶体硅原材料制造,硅锭/硅片生产、太阳电池制造、组件封装、光伏系统应用。
1、多晶硅制造:国内企业技术落后、规模小,国外企业处于垄断地位
2005年,世界太阳电池产量1818MW,需多晶体硅约2.18万吨。中国生产晶体硅太阳电池133兆瓦,需硅材料1596吨,集成电路产业总共需要2688吨,但只生产了80吨(5%),缺额的2608吨(95%)依靠进口。
多晶体硅原材料的生产属敏感的先进生产技术,基本上垄断在国外8家主要生产商中。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多晶体硅原材料的生产远远落后于光伏产业的需求,导致自2004年以来世界范围内多晶体硅原材料持续紧缺,而且将持续到2008-2010年。原材料紧缺还造成我国厂商竞相高价向国外寻求供应。2005年世界市场多晶体硅原材料约为50-60美元/公斤,我国厂商的进口价有的高出4-5倍。
我国多晶体硅原材料生产的主要问题是技术落后,企业规模过小,能耗为世界先进水平的2-3倍。由于国外技术垄断,我国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以实现多晶体硅生产技术的国产化。
2、晶体硅锭制造:原材料主要依赖进口
原材料主要依赖进口,国际市场多晶硅原材料紧缺和涨价影响了国内企业的发展,很多企业开工不足;技术比较成熟,产品质量不逊于国外;发展迅速,近几年的平均增长率超过70%;单晶硅材料的生产占主导,世界2005年单晶硅与多晶硅的比例是1:1.8,而我国2005年的比例是6.7:1。主要原因是国内单晶硅拉制技术比较成熟,设备已经国产化,价格低廉(数十万人民币一台)。而多晶体硅浇铸炉依赖进口,价格昂贵。
3、太阳电池生产:技术接近国际水平
在国际市场需求旺盛的刺激下,发展迅速。2005年新建的生产能力超过以往历年的总和,2006年底形成1400兆瓦的生产能力,相当于2005年实际生产量的10倍,世界生产量的70%以上;生产能力受原材料的严重制约,2006年多晶硅国内产量300吨,缺额达3980吨;在引进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太阳电池的生产技术接近国际水平,但因发展过快,企业缺乏技术人才和科技创新的能力。
4、组件封装:中国发展迅速
在太阳电池产业链中,组件封装是资金和技术门槛低、低廉劳动力比较密集的环节。因此我国太阳电池封装发展最为迅速。
5、光伏系统相关部件制造:主要在分散电源
目前我国光伏系统主要是独立式的分散电源,相关部件主要有蓄电池、控制器、逆变器、直流灯具等,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尚处于试验示范阶段。
因此,我国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竞争中,只在最简单的环节发展迅速,其它方面都受制于发达国家,整个产业的竞争能力还有待大力提高。

编辑:曹宇
E-mail:anynineleo@gmail.com
Msn:anynineleo@hotmail.com
QQ:19655412
手机:13811049010
光伏QQ群:27251987

 

特别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 "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www.solarbe.com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推荐新闻
返回索比光伏网首页 回到(二)中国太阳能产业竞争分析上方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