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光伏资讯 > 光伏人物 > 正文

马高祥:领跑者的三驾马车是什么

来源:索比光伏网发布时间:2016-07-11 15:15:32

领跑者项目条件的“AB 面”

领跑者项目地块是通过抽签获得,所以运气成分有时候也是项目是否“好做”的因素。但无论地块怎样,这里都是在采煤沉陷区范围内,这是项目的负面因素。但经过多年的沉陷以后,附近已经没有多少工业扰动,而且地表的植被覆盖较好,这是好的一面。

在领跑者项目中,其光伏电站与西北地面电站连成一片的情况不同,领跑者项目中的同一个电站往往东西南北分布的辐射距离很大,范围都较为分散。“这关系到光伏电站的工作边界,如何把控这么分散的电站?需要有一个全局的观念。再有,这么分散的电站,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建成以后让业主怎么去运维。”马高祥说同样的一块地,不同的设计理念做出来的电站可能差异极大。除此之外,近乎老生常谈的土地问题仍然困扰着一些项目:国土和林业部门往往信息不匹配,项目前期开发商得到的消息是土地没有问题。“等到三维建模都做完以后,可能发现那是块农地或者林地,现场施工的时候又发现,场地内还有一些坟。”马高祥认为在中东部做光伏电站不像以往在西部那么单纯,类似这种潜伏的敏感因素会此起彼伏的冒出来。修路也是要注意的一环。既要降低投资,又要保证路能够应对沉降,有时候路修好之后,走了几次发现不能通行了,又要改线。

在领跑者项目基地,很多的工作都是为了一个事情:如何把电站做成可控的?马高祥说:“首先就是要对地形进行高精准的测量。对于因测量精度不够或是仪器造成的数据偏差,会进行复测。其次是地勘,在大同项目的规划区域中,地勘工作非常分散,所以需要一个相对全面的勘探,进行探孔以后探明该地块的一致性。不同于以前做的地面电站,领跑者项目的土地情况相差很大,打桩等基础建设时就不能一刀切。”马高祥说如果在开始的时候没有注意这些问题,后面基本没办法纠正,把隐患延续到了运维环节,系统效率也无法保证。

最难点:让施工符合设计意图

有了资料以后,还要保证现场的实施和设计意图高度一致,马高祥称在这一点上全行业也没有非常完美的解决方案。“图纸设计好之后,现场施工却往往不能完全按照图纸进行。这和哪家施工单位水平关系不大,主要在于管控体系。”马高祥解释道:“只要有一环失控,施工单位有再好的水准也不行。测点如果算错,一个钻孔下去,错误就已经出现了。施工图上可以很精准,但现场施工,机械、人员操作所造成的施工允许的偏差暂且不算,如果在测量、放点、打孔、浇筑等环节不控制,最后上组件了才醒过神来,但这时施工都已经完成了,就很难分辨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了。所以说要建立精细的管控制度,就从开始就要保证在设计允许的偏差范围之内。”他认为这一次大同领跑者项目,大家投入精力最大的就是尽可能让施工符合设计意图。无论是在产品的选择,还是现场施工精度的控制,以及接线、组件安装的一些环节都要符合设计方要求的匹配度。“所以我们觉得,在这次领跑者项目中,不在于引进多高端的技术、设备或人,全部都是细节服务,服务于领跑者计划对应的每一个环节应尽的责任。

我们这一次就是不断的进行补测,领跑者基地也在不断地_调整,力求即使调整了,也要让调整在我们原先的意图之内,不至于全部失控。所以说领跑者项目并不好做。”一个比较尴尬的情况是:设计方在向施工方进行交底的时候,双方往往都认为能听懂各自想说的,而实际施工时却还是不一定符合要求。

笔者问:“所以说参与领跑者项目企业都觉得被扒了一层皮一样。”“没错。”马高祥回答,“以往的项目都不用详细交代,因为偏差也偏差不到哪去。施工方更愿意执行的是批量化、高效化、模块化的工作,所以领跑者这种地形、地质非常复杂的项目,我们也是在不断成长,在不断的学习。”

沉降隐患评估:智能主动运维是关键

2014 年,国家出台了光伏电站建设的相关管理规定,包括开发模式、创新方式、开发商开发项目规定等内容,最早的“光伏+”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和土地治理相结合、和农业相结合等,这可能是未来光伏的出路所在。近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土地与水体的问题,未来发展新能源与治理相结合,是一个双赢的出路。

在沉陷区这种不稳定的地上,大同市政府做了稳定性评估,将土地分为非常不稳定、较为稳定的、适宜的几类区域,这次大同项目中,大多数区域都是适宜的。

“沉降是一个绝对的事情,只不过到底是快还是慢,所以基地的后评估里面,有很重要的一环就是监测电站支撑结构的可靠性。”马高祥说,“最害怕的是不均匀沉降,会有连锁反应,受力会先过渡到支架上,支架再过渡到组件上,最终就将过渡到电缆上,这个问题大家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从支架稳定性来说,是可以抵抗这种风险的,但是后期运维的大数据就很关键,需要从不同区域设置监测点,监测点要及时反馈,

在什么时间内,沉降速度和均匀性大概是什么情况,要有主动运维的观念。如果不管电站,只是靠天吃饭,再好的前端基础设施也不一定能应对沉降。沉降对谁都是难题,所以说技术方案、监测方案、运维方案包括应对问题的预案,有一个成体系的东西,才能保证电站在采煤沉陷区情况下,有一个成熟的经验向大同的二期三期,后面包头、阳泉的这些沉陷区的基地进行大范围推广。”

现在行业在做的是尽量能够实现电站的终极形态:只有一个人值守。运维人员拿移动设备运维每天实时监视电站发电情况、现场的环境、设备温度等,大量的数据直接给运维人员看到,最终所有智能电站都是在给运维提供后台支持。但我们现在做智能电站离最终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智能化电站是一个“庞然大物”,是点点滴滴每一环积累出来的东西。“就我们目前做出的方案来说,在确定基础方案如土建或电气方案时,要兼顾一定的投资和收益的平衡点。比如说现在技术还不成熟,大量的数据传输以后没有相应的批量分析和精准的定位到位,那至少端口可以做端口式开放,后期做这个事情,不能等系统做完以后,别人想加一些附属的功能、监测的功能或者说全场视频,无人机值守相关信号的传输等功能都不给预留入口。”马高祥认为光伏行业应该加强全行业的合作,才能建立完整的智能生态体系。

绿色领跑者

大同专门为领跑者基地出台了一份大同领跑者基地生态管理办法(大同市政府关于印发《大同市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生态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明确提出了谁破坏谁修复,谁破坏谁负责,技术性能、技术指标这一块是水规总院归口,负责整体的综合验收。环境这一块,在大同的开发文件里面,很大比例是和国家194 号文相似的,但里面有一些对当地的要求,比如互补结合的做法,就有对生态的管控体系。

不管做领跑者电站还是做常规电站,都要将绿色考虑在内。绿色就是光伏电站的根基,没有绿色再谈高效、智能都是不合适的。而且很多时候可以通过建设光伏电站把其他问题解决了。例如采煤的渣场以及两淮的滞洪区,如果用专项资金,只是做了一件事情。但用于发展光伏,就是一举多得。

早期的光伏项目缺乏环保概念,只是为了工程本身,对土地和环境都有破坏。现在行业慢慢形成共识,无论是在东部还是西部,方案中就已经开始考虑很多隐患。“首先尽量扒开少的地层,将要放入地下的东西整合好,做到合理有序,在选择方案和路线时就会是尽量贴近绿色这个主题,接下来直流、升压、会线、检测等环节都会向绿色去靠拢。同时要受到严格管控。”马高祥说做电站的时候不能对水土有太大的扰动,第二步是建立管控措施,保证施工环节中有所限制。“如果不这样做,那就没得做。现在各地土地、环保的监测部门对这块要求是非常高的。电站现在正处于更复杂的建设环境,林地、水体、草原,这种情况下,除了要融入环境,还要照顾到附属的对象,彼此不能干扰。”他最后补充说道。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GF-solarbe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索比公众号
推荐新闻
返回索比光伏网首页 回到马高祥:领跑者的三驾马车是什么上方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