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反”:在市场与利益之间摆阂
“双反”是双刃剑,对于不同国家的不同企业,是喜忧参半。“双反”立论成立与否以及关税率的确立,也不是轻而易举之事。对于“双反”政策的出炉者,商务部要考虑的方面也会很多。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市场“无形之手”无处不在,而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不同利益实体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政府又要在这个背景下起到自己“有形之手”的作用,看来是不太简单。尤其是光伏产业,自身尚嫌稚嫩,不能完全放任市场机制,需要政府“有形之手”的参与。
就拿这次多晶硅“双反”初裁来说,政府要考虑到上游多晶硅产业的“召唤”,又要考虑到光伏中下游企业的实际利益。同时这还发生在全球的背景之下,要考虑到其他的国际影响。看来这个主还真不大好做。
手续滞缓等是“双反”初裁的原因,这大概也是实情,但无法否认表面原因之下的迟疑动机。“双反”初裁还没有具体时间表,初裁结论还悬着,企业还在急急等待。当然,对于企业来说,积极转型,加强内功更为关键,但对于似乎“顺理成章”的事项又生出一些“不祥的意外”,的确有些不爽吧。
反观欧盟“双反”
说到“双反”,其实更牵系人心的还是欧盟的对华光伏“双反”案。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称,尽管尚无确切的消息,但商务部正在与相关方进行磋商以及有关的应对工作。此次中国多晶硅“双反”初裁的延期出炉,与当前中欧就欧盟对华“双反”展开的磋商是不是也会有所干系?
据英利法务总监陈卓介绍,欧盟“双反”成立,必须有如下假设:如果存在了倾销行为,是否确实对欧盟成员国的光伏企业造成了损害;如果“双反”税真的实施,是否会对成员国造成更多的利益损失?
“伤人一千,自损八百”。据相关资料统计,如果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20%的惩罚性关税,将导致欧盟在惩罚措施实施3年内失去17.55万个就业机会,3年内损失184亿欧元的“附加值”;而如果税率达到60%,欧盟失去的就业岗位和“附加值”将分别达到24.2万个,以及272亿欧元。
当然,想以此“双反”换回彼“双反”,似乎也不太现实。“双反”成立的机率仍然很高,中国商务部对美、欧、韩的多晶硅“双反”初裁,也看不出有收回的理由,但悬而未决就意味着变数。毕竟,各方利益皆在博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