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信息 研究咨询 服务应用 展会会议 视频图片 期刊专栏 新媒体
关闭
关闭

光伏+储能模式火热 储能产业蓄势待发

发表于:2016-01-06 13:33:39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分布式能源的推进、电动汽车的推广,无一不是激励储能产业发展的动力。蓄势待发,是2015年储能产业最突出的表现。

据CNESA(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项目库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底,中国储能市场的累计装机量(2000-2015年)为21.9GW,其中抽水蓄能为21.8GW;电化学储能项目装机106MW,与2012年的4%相比,有大幅提升。近五年,中国电化学储能市场的增速明显高于全球市场,年复合增长率(2010-2015年)为110%,是全球市场的6倍。

从全球范围来看,截至2015年12月,美国、日本和中国的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量位列全球前三名,占比分别为44%、35%和12%。

光伏+储能模式渐热

2013年以来,储能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微网项目中,在中国市场这一现象尤为突出。据CNESA不完全统计,分布式发电及微网领域的储能项目在我国全部储能项目中的占比从2013年的24%,提高到2015年的46%。究其原因,主要有四点:国家制定了非常积极的屋顶光伏发展计划并给予电价补贴;分布式项目从成本和技术特性两方面都更适合现阶段的储能技术参与;从国际经验看分布式能源发电的最终目标是自发自用,储能的应用必不可少;光储模式存在很多创新点和潜在盈利机会,是投融资机构最关注和乐于参与的领域。

据GTM/ESA报告,2014年美国用户侧储能只占全部储能项目的10%,但其增长速度比电网侧和发电侧储能都快,有望在2019年占总装机的45%。电费管理(包括电量电费和容量电费)是储能在用户侧应用的重要因素。

近期德国的用户侧储能市场也变得十分活跃,在德国政府储能安装费补贴、免征营业税和银行低息贷款等政策支持下,户用储能的经济性变得十分明显。据预测,光伏+储能系统将从2014年的10000套上升至2015年的13000套,2017年有望达到60000套。

从应用广泛性和经济性角度看,我国光储模式的发展还有较大的努力空间。首先,我国的光伏发电要想成长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产业,就必须完善政策和补贴措施、创新商业和融资模式。目前国内主流分布式光伏商业模式仍然延续地面电站开发的模式,即项目业主自有资本金+银行融资的模式,新的融资渠道拓展有限,尚未形成光伏资产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对接,通过产业投资基金撬动项目开发的模式仍处于讨论阶段。其次,从储能参与光伏项目角度看,由于缺乏储能相关政策支持,且储能成本较高,使得合理配备储能的项目不具备盈利性,也缺乏收益点来吸引资本市场的投入。最后,用户侧储能的一些附加价值,例如,利用较大的峰谷差实现低存高卖的套利、通过参与需求响应获得额外收益等短期内在我国也很难实现。

因此,包括提高峰谷电价差、储能安装补贴、储能电价补贴等在内的政策支持是光储项目建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同时也希望已经开启的新一轮电改会为储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更灵活和市场化的电力应用平台,更多地实现储能作为一个快速响应电源的价值。储能技术的完善和成本降低也是一个重要的储能应用推动因素。电动汽车的发展,促进了动力电池的产业化生产,有利于降低成本。各种储能技术在电信、交通、采矿、物流等领域的发展也会有利于降低技术成本,提高技术指标。只有在国家补贴政策的框架下,技术厂商和金融机构通力合作,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能力、资金实力和市场经验,才能引导和推动适合中国市场的光储模式的发展。

储能前景广阔

近期,多个研究机构从不同领域预测了未来储能系统的装机规模,虽然定义有差别,但共同表明了对未来储能市场高速发展的信心。

据CNESA预测,到2020年中国储能市场规模将达到66.8GW,其中抽水蓄能的规模为35GW,包含参与车电互联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在内的其他储能技术的市场规模将超过31GW。抽水蓄能100%用于电网侧,近14%的储能用于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并网(集中式光伏电站、CSP电站及风电场),储能在用户侧的应用比例为20%,预计将有12%的储能装机来自于应用到车电互联领域的动力电池。

从应用角度看,在我国政府部门的推动下,以电力网络为核心的能源互联网体系的建设将是未来的发展重点。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将助力储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并实现装机规模的高速发展。此外,在能源互联网中,不仅是储电技术,储热、储气、储氢技术等都将起到重要作用。与能源消费革命、电力改革相结合,近期我国有望在分布式能源、微网、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基于数据的能源服务等领域率先实现能源与互联网的初步融合。

在国家近年来不断加大力度推广和应用电动汽车的大背景下,作为一种移动的储能单元,电动汽车也将在能源互联网的架构下发挥更大的作用。近年来大规模接入的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正分别从输电侧和配电侧冲击和威胁着传统电网的结构和运行安全。作为调节发电侧电力供给与用电侧电力负荷的一种有效思路,需求响应可以将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有效整合起来,对于解决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帮助电网实现削峰填谷,同时接入更多的可再生能源都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现阶段中国的储能产业仍面临政策缺失、技术指标尚待提高、系统容量较小、成本过高、应用价值不明晰、参与电力市场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但作为实现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提高用电侧能效的有利手段,未来储能产业的快速应用发展已成定局。如果2015年是储能产业微风渐起、储能技术蓄势待发的一年,那么“十三五”期间,则是储能实现价值突破、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商业化运营的新纪元。
 

特别声明:
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 news@solarbe.com 商务合作联系:010-68000822 media@solarbe.com 紧急或投诉:13811582057, 13811958157
版权所有 © 2005-2023 索比光伏网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