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信息 研究咨询 服务应用 展会会议 视频图片 期刊专栏 新媒体
关闭
关闭

怀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表于:2007-07-04 00:52:53     作者:Solarbe.com 来源:怀化市人民政府

怀化市人民政府刚刚出台的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怀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发展步伐,扎实推进“三化”进程的关键时期。本《纲要》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主要依据,是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背景?
    1、现实基础?
    “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以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我省实施湘西地区开发和我市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市为契机,围绕建设五省(市、区)周边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抓重点,创特色,求实效,积极推进山区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现实基础。?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发展质量不断提高。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为296.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5年年均增长10%,比“十五”计划9.5%的预期目标高0.5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592元,标志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了人均800美元的总体小康阶段,步入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到11.01亿元,按同口径计算,年均增长11%,实现了“两位数”、“两同步”增长。?
——“三化”进程取得成效,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23.3:31.2:45.5,第二、三产业比重得到有效提升。工业化进程加快,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78.52亿元,年均增长14%,竹木、医药、食品、电力及化学等产业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以大宗优势农产品基地为依托,全市初步形成了中药材、竹木、粮油、果蔬茶、畜禽等五大优势农产品产业链,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发展到84家。城镇化进程加快,2005年城镇化率达到28.5%,比“九五”末提高6.9个百分点,怀化市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总量的比重达到19%,“一线一圈”地区发展加快,县域经济活力增强,怀化对五省(市、区)周边地区的集聚吸纳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提升。同时,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商贸物流、旅游、房地产、社区服务等新兴业态不断壮大,200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59亿元,年均增长10.1%;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67%;湘西地区开发取得实效,51个规划项目全面启动;生态示范市创建步伐加快,污水处理厂、医疗固废处理场、市第二垃圾处理厂等办实事项目进展顺利。?
——投资规模有效扩大,基础条件不断改善。5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7亿元(不含铁路、高速公路投资),年均增长20.5%,比“九五”时期的投资总量增加147亿元。组织实施了农村和城市电网改造、农村公路、城市道路、退耕还林、四水治理、市县疾控中心、农村教育卫生等综合性工程,芷江机场、渝怀铁路和株六复线怀化段、怀黔高等级公路、怀新和鲁大国防公路、沿河路、舞水二桥、洪江电站、蟒塘溪电站、凤滩电站机组扩容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邵怀高速、怀新高速、常吉高速、40万吨纸浆厂、湖南西部药谷、大伏潭电站、铜湾电站等一批“十五”新开工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通过扩大投资规模和加强项目建设,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逐步缓解,怀化的区位交通优势、资源加工转化能力、商贸物流辐射能力以及中心城市带动功能全面提升。?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基本完成,一批改制企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农村改革成效显著,免除了农业税,取消了除烟草税以外的农业特产税,主要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市场化进程加快;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管理和会计集中核算改革全面施行,为财政增收节支打下了良好的体制基础;行政审批、投融资体制、要素市场、社会保障、科技教育、户籍制度等各项改革相继推开,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更好发挥,特别是随着湘西地区开发相关政策的启动和实施,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环境进一步宽松。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十五”累计实际利用外资8740万美元,年均增长14.3%,引进内资138.9亿元,年均增长57.2%,累计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36亿美元,年均增长37.6%,其中出口1.26亿美元,年均增长37.9%。?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整体水平大幅提高。“十五”共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48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2.4亿元,年均增长13.5%,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41.3%,科技综合实力在全省排位比“九五”末提高两位;“普九”和扫盲工作顺利达标,怀化卫校升为医专,怀化师专升为学院,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组建成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4.5%,比2000年提高5个百分点,逐步形成了与中心城市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系;通过挖掘整理历史、民族等文化资源,提出并不断弘扬五溪文化,广电中心、五溪文化广场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相继开工或竣工,《咯罗打打》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在国际国内获得殊荣,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5%左右;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初步建立,13个县(市、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传染病区建设全面完成;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开展,成功获得了全省第十一届运动会的举办权。环境、人口、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森林覆盖率由63%提高到66%,耕地资源基本保持动态平衡。居民收入有效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574元增加到7686元,年均增长6.6%,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884元增加到2293元,年均增长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7.8%,分别下降2.2个和3.2个百分点。扶贫开发成效明显,五年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1亿元,减少贫困人口15.6万人,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劳动就业稳步发展,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社会大局保持基本稳定,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显著,“一学三带头”爱民活动持久深入开展,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进步,扎实推进了和谐社会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建立了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大了对各类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狠抓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社会政治大局保持了基本稳定。?
    “十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西部大开发和湘西地区开发等重大机遇,又面临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以及非典、禽流感、洪涝灾害等严峻挑战。在这个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和紧紧依靠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健康发展,为怀化“十一五”乃至更长远的发展,做了大量打基础、增后劲的工作,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一是始终坚持“两个一切”,即一切从怀化属于后发展山区这一最大实际出发,一切从怀化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一最大实惠出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始终坚持“一个目标、三个加快”的发展思路,即以建造湘鄂渝黔桂五省(市、区)周边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快山区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发展中始终突出以工业化为核心,在经济发展中主攻产业,在产业发展中主攻工业,增强了经济发展动力;三是始终坚持走环境与发展“双赢”的路子,发挥生态优势,打造生态品牌,建设生态大市,具有鲜明的怀化特色和时代特征,在实践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四是始终坚持发扬“燕子垒窝”的创业精神,恪守“埋头苦干、建设怀化,鞠躬尽瘁、造福群众”的诺言,让怀化一天一天发生变化,群众一点一滴得到实惠;五是始终坚持深入开展“一学三带头”爱民活动,弘扬“长子风范”,以带头亲民、富民、安民的实际行动,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六是始终坚持“四抓四促”的领导方式,即抓市本级、促县市区,抓项目、促发展,抓典型、促全面,抓作风、促落实,致力于抓好重点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七是始终坚持积极的稳定观,与时俱进,稳中求进,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增进了社会和谐。“十五”时期成为我市历史上实施项目最多、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最优的时期之一。“十五”计划的顺利实施不仅为实现“十一五”又快又好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为我市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全面总结“十五”取得成就的同时,还应清醒地看到“十一五”发展的现实基础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是:发展速度虽然逐年加快,但经济总量不大,离全面小康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仍有一定差距;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虽然不断提高,但财政实力不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经济结构虽然逐步优化,但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支柱产业的地位还不明显;中心城区建设虽然有一定起色,但城市路网还不完善,集聚辐射功能亟待加强;改革开放虽然取得明显进展,但体制机制性障碍仍然较多,对外开放水平仍然不高等。对于这些薄弱环节,“十一五”期间必须高度重视,以更加求真务实的态度有效解决。?
    2、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我市发展将迎来更为宝贵的战略机遇。中央重视“三农”工作,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怀化这样的山区农业大市是一个宝贵的机遇;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启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我们可以利用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争取更多的政策和项目支持;我省湘西地区开发向纵深推进,我市列入规划的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上马并建成投产,必将为市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更加密切,尤其是随着泛珠三角经济圈、长江经济带和中西部地区的日益融合,为我们承接产业、资本和技术转移提供了更为现实的平台;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我们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市进而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和全国生态市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政策环境。但同时,我们也面临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控制投资规模带来的新的压力,国际市场和区域经济竞争加剧带来的严峻挑战。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抓住机遇,负压奋进,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努力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二、奋斗目标?
    3、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地实施“一个目标、三个加快”发展战略,牢牢把握“生态立市、工业强市、三产活市、科教和人才兴市”四个战略重点,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全面建设经济富庶、社会和谐、人民安康、生态秀美的小康怀化。在推进怀化“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艰苦实践中,我们必须始终贯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重大原则;始终把握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始终抓住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一关键问题;始终坚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这一根本目的。?
    4、战略重点?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突出生态立市、工业强市、三产活市、科教和人才兴市四个战略重点。?
——生态立市。以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市为载体,以建设全国生态市为长远目标,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大污染治理和节能降耗,推广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绿色产品、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和改善生态人居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提升和放大怀化的生态优势,努力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良性循环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
——工业强市。坚持把发展工业作为怀化发展的核心问题不动摇,充分把握湘西地区开发、中部崛起等一系列有利于加快工业发展的机遇,以区位、资源两大优势为基础,以电力、林产、医药、食品四个支柱产业为重点,以基地和园区为平台,以体制和技术创新为支撑,加快产业集群式发展,促进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关联,走出一条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发展道路。?
——三产活市。“十五”期间,第三产业已占我市经济总量的近“半壁江山”,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市第三产业将发挥更大潜力,尤其在商贸物流、旅游、中介、社区服务等方面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十一五”期间,第三产业仍将是经济的主导,民营经济、改革创新、社会发展、扩大就业、财政和群众增收等都需要进一步依托第三产业的优化提升来放开搞活。?
——科教和人才兴市。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民素质是第一国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坚持科技教育优先发展,提高体制机制创新能力,切实加强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切实加强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乡土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5、发展目标?
    我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
——经济总量上一个大的台阶。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力争到2010年,经济总量登上550亿元的台阶,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超过12000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1%左右,力争登上30亿元的台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左右,力争五年累计完成800亿元(不含铁路、高速公路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左右,力争达到200亿元;进出口总额力争达到1亿美元,其中出口8000万美元。?
——结构调整有一个大的突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40:45。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3%以上;市本级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25%左右;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75%以上。?
——经济增长方式有一个大的转变。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到2010年,全市总人口控制在516万人以内;资源集约利用和循环使用能力显著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力争降低20%,自然资源投入产出率提高25%,资源利用率达到30%,废弃物处理率达到70%,产业建设逐步走上循环经济的轨道;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市主要水域水质达到功能区标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6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提高生态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2007年建成全国生态示范市,2008年启动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2010年确保建好200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力争建成全国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0%。?
——中心城市有一个大的发展。建城区面积扩展到4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发展到45万,城区道路网络骨架基本形成,城市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功能有较大提升;鹤中洪芷经济一体化按规划全面启动,年均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市2个百分点以上,为逐步形成100万人口的城市城镇群打下基础;以县城扩容提质为重点,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健康发展,力争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35%。?
——公共服务有一个大的改善。文教科卫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26%;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高中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8%、85%和23%;人才总量达到25万人;城镇基本养老、失业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达到95%,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80%,每千人口执业医生数达到1.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新增就业人数2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
——体制改革有一个大的突破。行政管理体制、经济体制和

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改革和制度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城乡二元结构矛盾逐步缓解,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逐步完善。?
——人民生活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达到10000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达到3000元以上;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降到45%左右;居民娱乐教育文化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提高到15%左右;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8万人。?
    三、工业化?
    把培育产业体系、突破工业“瓶颈”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和中心任务,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迅速壮大一批核心企业,构建优势产业链条,实现规模扩张和结构优化。积极探索工业体系转型和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ISO14000认证,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创新、创优怀化特色品牌,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发展质量。着力抓好电力、林产、医药、食品四个工业支柱产业,改造提升矿产、建材、纺织三个传统产业,积极培育生物工程、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到201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年产值过1亿元的企业达到40家。?
    6、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电力?
    方向:围绕构筑全省最大的水电开发基地,统筹规划和有序推进沅水流域梯级开发,建立完善以水电为主、火电和风电为补充的怀化电力结构。?
    重点:依托韶能集团、省经建投公司、五凌公司、怀化电力集团等大型企业,加快托口、大伏潭、铜湾、清水塘、安江等骨干水电站建设,力争“十一五”期内建成发电;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建设好雪峰山、黄沙岗风电场。?
    目标:力争到2010年,全市电力装机容量突破450万千瓦,规模电力工业增加值达到45亿元左右。?
——林产?
    方向:围绕构筑全省最大的竹木加工基地,加快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依靠技术创新调整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逐步形成林纸、林板、林浆一体化的林产工业体系。?
    重点:突出抓好40万吨纸浆项目以及与之配套的200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依托泰格林纸、瑞邦森工、东和木业等骨干企业,整合森林资源,提升加工层次,重点发展纸浆、新闻出版纸、高强度纸袋纸、包装纸板以及高中密度纤维板、松木脱脂板、竹胶板、集装箱底板、办公家居木制系列等产品。?
    目标:力争到2010年,规模林产工业增加值达到12亿元左右。?
——医药?
    方向:围绕构筑湖南西部中药谷,加快中药材种植基地、现代医药研发基地和生物医药生产基地建设。?
    重点:培育壮大以正清集团为龙头的中医药企业集群,依托正清、正好、正驰、补天、神隆、华光等骨干企业,着力实施“湖南西部中药谷”项目,加快建设湖南中药谱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3个县(市、区)30个品种的GAP药源集群基地,重点开发抗风湿类、妇科类、纯中药药剂类以及保健类药物,把怀化建设成为湖南乃至中国南方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
    目标:力争到2010年,规模医药工业增加值达到7亿元左右。?
——食品?
    方向:围绕构筑全省重要的绿色食品基地,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创建怀化特色品牌,使绿色食品工业成为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的载体。?
    重点:依托大康牧业、雪山食品、柑桔集团、五溪米业、金珠米业、雪峰片片桔、新晃嘉信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以草食动物、粮油、果蔬为主的精深加工,大力发展精制米、保健型精炼油、肉食品、饮料、营养保健食品、果蔬加工、茶叶、酒等八大类产品。?
    目标:力争到2010年,规模食品工业增加值达到11亿元左右。?
    7、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矿产?
    方向:利用电力优势,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升级,推行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增加矿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
    重点:依托辰州矿业、蓝伯化工、金石矿业、洪江锰业等骨干企业,着力发展锰、铝、黄金、锌、钨、锑等系列深加工产品。?
    目标:力争到2010年,规模矿产工业增加值达到23亿元左右。?
——建材?
    方向:把握“十一五”项目建设高潮的机遇,发挥建材工业基础较好的优势,进一步开拓市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效益。?
    重点:依托东兴集团华中水泥、金大地水泥、小康瓷业、溆浦硅业、华中莫来石、德林莫来石等骨干企业,着力发展特种水泥、商品混凝土、莫来石耐火材料、硅砂、墙地砖以及新型建筑材料等产品。?
    目标:力争到2010年,规模建材工业增加值达到9亿元左右。?
——纺织?
    方向:采用先进技术与装备,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增加花色品种,扩大出口,提高效益,延长产业链。?
    重点:依托湖南湘维、怀化金丰、安江纺织、惠峰印染、四海棉业等骨干企业,发展棉纱、棉布、印染布、聚乙烯醇等产品。?
    目标:力争到2010年,规模纺织工业增加值达到12亿元左右。?
    8、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方向:以现有产业、产品为基础,加大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尽快将研发成果转化为产业优势。?
    重点:依托正清集团、湘维公司、辰州矿业、金石矿业、华光生物、天骑医学等一批骨干企业,大力发展生物工程、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生物工程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生物育种、中药新药、食品饮料应用酶工程和发醇工程等;新材料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型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以及工程塑料改性技术、特种材料加工技术等;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开发细胞记数形态综合分析仪、细菌细胞自动切片机、IC卡智能系列仪表、掌上型电脑连接器、程控交换连接器以及计算机软件等电子信息产品。?
    目标:力争到2010年,培育产值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5家,发展高新技术产品20个,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占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10%以上。?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立足山区实际,着力建设新村镇,塑造新风貌,培育新农民,壮大现代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健全服务体系。?
    9、建设新村镇?
    方向: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重点:因地制宜,搞好村镇整体规划,引导农民在规划区内拆旧建新、以旧换新,不断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突出加强乡村道路、人畜饮水、沼气能源和农村卫生等四项重点工作,继续推进中小学校、乡镇卫生院、文化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农村电网,发展农村通信,切实解决农村用水、用电、通讯、出行、看病、上学不便等实际问题;大力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建立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家庭承包经营体制,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以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为载体,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整治农村环境,美化、净化村容镇貌,尽快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积极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族宗派势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目标:到2010年,全市农村面貌有明显改变,建设一批山区新农村试点和一批环境优美乡镇、小康示范村、文明生态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
    10、培育新农民?
    方向:致力培育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的新型农民。?
    重点:加强农民的教育、培训和劳务输出,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充分利用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农广校、就业培训中心、职业培训机构等阵地,通过“一户培一劳”等形式,对农民进行文化补习和技能培训,使18岁以上、45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成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增强农民自主发展能力和外出就业竞岗能力;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提升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取消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健全劳动力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大力培育劳务派遣组织,进一步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
    目标:全市转移就业基地达到100个以上,力争“十一五”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470万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0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00亿元以上。?
    11、加快产业化?
方向:围绕我市农产品优势资源,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打造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加强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壮大一批实力雄厚、辐射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重点: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结构,大力推动超级稻、杂交稻、小杂粮生产,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经济类作物,加快发展工业原料林,突出发展草食动物畜牧业,稳步发展水产品养殖,继续深化粮油、柑桔、生猪、牛羊四大品改工程和“一线一圈”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示范,推进农产品种植、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商品化转变,发展具有怀化特色、市场需求广阔的名特优新绿色农产品。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快中药材、竹木、粮油、果蔬茶、畜禽五大优势产业基地和产业链建设,即以正清制药、靖州茯苓为龙头的中药材加工产业链,以泰格林纸、瑞邦森工、东和木业为龙头的竹木加工产业链,以金珠米业、五溪米业、贤胜油业、富园油业为龙头的粮油加工产业链,以雪峰食品、麻阳东坡果品、沅陵碣滩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果蔬茶加工产业链,以大康牧业、雪山食品为龙头的畜禽加工产业链。?
    目标:粮食播面每年稳定在350千公顷左右,粮食产量每年稳定在175万吨以上。到“十一五”末,一年生高效经作播面达到100万亩,工业原料林总面积达到500万亩,全市森林蓄积量达到6600万立方米,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4千公顷,养殖业总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左右,水果总产达70万吨以上,水果优质品比重达到50%,粮食优质率达80%以上,油菜优质率达95%以上;全市国家级龙头企业达到4家,省级龙头企业达到10家,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35亿元以上。?
    12、健全服务体系?
    方向:建立覆盖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服务体系,组建新的农村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重点:加强耕地保护和改造,健全农资储备制度,提高土地产出和资源利用能力;加强农村科技、流通、信息、质检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网络;大力推广各类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形式,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深受农民欢迎、组织结构完备、自律机制健全、功能作用突出的农村示范专业经济协会;加大农业科研、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检测、农村市场、农民培训等方面的投入,大力加强农产品种植、养殖、质量、加工、检验、保鲜包装、运输、贮藏等标准体系建设,健全动物疫病监控系统,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增强金融对农村发展的支持作用;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抗风险能力。?
    目标:形成一批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新技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群体覆盖农户达60%以上。?
    五、第三产业?
    在继续做大做强和不断提升我市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着力抓好商贸物流、旅游两大朝阳产业和一批新兴第三产业。?
    13、商贸物流业?
    方向:充分利用我市的区位交通通讯优势,加快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商贸物流资源,构建商贸物流网络,健全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努力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重点:认真做好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提升传统商贸层次和水平,力争培育一批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大型商贸物流集团,建立一批现代化的物流专业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培育一批专业化的优势物流企业。加快以河西商贸市场群、嫩溪垅商贸市场群、中心市场市场群等为主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把河西打造成为湖南西部重要的小商品市场;加快以西部商贸物流中心、佳惠物流配送中心、怀化粮食现代物流中心、农产品现代物流中心为主的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以西都银座、府安琼天、金鹰商贸广场、佳惠百货、飞达百货为主的大型购物中心建设。同时,构建一批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服务优良、能满足广大群众日常生活需要的商业街区;加快“农改超”步伐和农村商业网点规划建设。?
    目标:力争到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13%,怀化成为区域性的商贸物流中心。?
    14、旅游业?
    方向:充分利用怀化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西南旅游网络优势,大力发展以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和生态休闲为重点的旅游产业,全力打造以芷江和平园为代表的怀化特色旅游品牌。?
    重点:放大“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的品牌效应,打造以鹤中洪芷为中心,通道、沅陵为南、北两翼的三大旅游板块,以古城古村民俗风情生态之旅、抗战纪念和红色旅游之旅、历史文化和神秘夜郎之旅等精品线路的建设为重点,开发红色旅游、生态漂流旅游、农家休闲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水上游乐旅游、森林与探险旅游、工业旅游、宗教朝圣旅游等八大专项旅游产品系列。加快芷江和平园、洪江古商城、黔城芙蓉楼、高椅古民居、通道万佛山、沅陵黔中郡、新晃夜郎故地、红军通道转兵旧址等重点景区的建设整合,进一步完善芷江、鹤城、中方、洪江、通道、沅陵的旅游接待功能和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新晃、麻阳、溆浦、辰溪、会同、靖州等县的旅游产业开发。推动优秀旅游城镇的建设,建设一批国家标准等级的重点旅游区(点),改造提升现有旅游涉外宾馆星级,争取建设四星或五星级的旅游涉外宾馆。加大旅游市场促销和培育重点客源市场;大力发展民族工艺品、中药制品、水果加工系列等旅游商品。使怀化尽快融入大湘西旅游圈,成为“张家界——桂林旅游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争取建设成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目标:力争到2010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000万人次左右,实现旅游收入40亿元。?
    15、新兴第三产业?
    方向:拓宽第三产业领域,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重点:规范发展信息、代理、经纪、会计、律师、咨询、策划等中介组织,提高为生产生活的服务水平;完善社区各项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的建设及配套,鼓励社会各方面参与社区服务业发展;围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和文化需求,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和先进的文化娱乐产业;创新金融服务,建立健全信用评估担保和安全高效的金融网络,不断提高金融为经济服务的水平;发展壮大保险业,完善多层次保险体系和服务,鼓励外资保险进入;以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居住水平和质量为目的,以美化亮化城市、提升城市品位为目标,继续重视和支持房地产开发,建设一批人与自然友好相处、人居环境良好的住宅小区。?
    目标:力争到2010年,初步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广泛、运作规范、功能强大、开放有效的服务体系框架。

    六、区域经济?

    16、市本级和中心城区建设?
——市本级经济?
    方向:把发展壮大市本级经济作为加快推进全市工业化进程的突破口,以市本级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重点:强化市本级意识,创优发展环境,落实激励政策,整合市本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形成齐心协力为市本级经济发展服务的氛围;充分发挥市本级的政策、区位、资金以及人才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市本级工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医药、林产、电力、建材、绿色食品和纺织等优势产业,积极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努力发展机械电子、装备制造业和服装、鞋帽、家俱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怀化市工业园、怀化经济开发区等园区建设,引导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构筑市本级工业快速发展的平台;加大扶持第三产业发展的力度,持续发展壮大第三产业,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本级财政实力的增强。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广泛吸引国内外客商投资市本级项目;充分挖掘市本级经济增长潜力,加快项目的开发和建设,积极培植新的财源,为市本级财政增收打牢基础。以40万吨纸浆厂、湖南西部中药谷、大伏潭电站、华中水泥厂、河西物流园、市体育中心等市本级项目为带动,努力形成市本级工业和物流经济板块,不断增强市本级经济活力。?
    目标:“十一五”期间,市本级经济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到2010年,市本级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25%左右。?
——中心城区建设?
    方向:围绕建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湖南西部一级城市的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经营管理城市水平,不断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品位。?
    重点:创新城市建设经营理念,强化城市规划指导作用,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加大城市配套设施和公益事业投入,突出抓好怀化中心城区的扩容、提质和管理,稳步有序解决中心城区“城中村”问题,坚持全国森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和全省文明卫生城市“四个品牌”一起创,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努力实现 “圈进一座山”(把中坡国家森林公园圈进城市)、“美化两条水”(整治舞水河、太平溪河道和两岸环境)、“让出四条路”(加大环城路建设力度,启动绕城线建设,使G209、320国道和S223、312省道不再穿过城区)的城市发展目标。着力实施六大工程: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十一五”期间力争投资20亿元,加快天星东路、环城路、国道绕城线、顺天大道、湖天大道、红星北路、正清路、河西大道等城市主次干道建设,全面完善城市路网结构。二是城市绿化工程。深入开展“引绿入城”和“创绿”活动,加强城市绿化景观建设,强化中坡山保护利用,争取将黄岩、康龙申报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纳入城市绿化管理范围,提高舞水河、太平溪沿岸绿化水平。三是工业园区建设工程。加强怀化市工业园、中方泸阳工业园和鹤城鸭嘴岩工业园的规划管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城区内有条件的工业项目进入园区发展,使工业园区成为发展城市工业产业、增强城市经济实力、提供城市就业岗位的产业密集区。四是商业区建设工程。突出抓好中心市场、鹤州路和人民路商业区、嫩溪垅商贸市场的改造建设,加快11处大型城市商业网点建设。五是城市环境整治工程。继续深入开展“爱卫”运动,加快太平溪流域治理和污水治理处理厂建设,进一步完善市第二垃圾处理场。六是城市社会事业工程。完成市体育中心和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建设,加快市一医院住院大楼、广电中心和市二医院等一批城市标志性工程建设。同时,围绕中心城区建设,以现有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加快小城镇发展步伐,着力搞好基础设施,改善软硬环境,保持地方特色,突出以工支农,以城带乡,增强城镇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为中心城区建设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目标:力争到2010年,怀化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展到4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45万,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人均道路面积达10平方米左右;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35%以上。?
    17、鹤中洪芷中心经济区?
    方向:积极探索鹤中洪芷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引导经济要素和产业布局向该区域集中,构筑以怀黔经济走廊为主体的鹤中洪芷产业密集带和核心增长极,使之成为我市率先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示范区域。?
    重点:加快洪江新市治和中方县治建设步伐;通过完善交通、信息、电力等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框架,打造以怀化城区为中心的“半小时经济圈”;把鹤中洪芷中心区作为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核心地带,加快电力、林产、医药、食品等优势产业发展,使之成为全市产业发展的中心经济区;通过健全协调机制,强化一体化意识,加快建设商品物流、产权交易、科技成果、人力资源、旅游文化等共同市场;通过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进一步降低营商成本,优化发展环境,使鹤中洪芷中心经济区成为全市及周边地区的引资洼地、投资热点和开放的重要窗口。?
    目标:“十一五”期间,鹤中洪芷经济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到2010年,鹤中洪芷中心经济区(包括市本级)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50%以上。?
    18、会靖通生态经济带?
    方向:培育生态产业,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生态品牌,逐步把会靖通地区建成为怀化重要的绿色屏障、最具发展后劲的生态产业示范区域和创建全国生态市的先行区域。?
    重点:加强生态保护,建立最严格的保护机制,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加快渠水流域治理,加大鹰嘴界等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积极发展生态能源工程等,不断巩固和提高会靖通三县的生态优势和环境质量。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立足生态和资源优势,保护为主,合理开发,高水平发展旅游、水电、医药、竹木、食品等重点产业,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资源消耗最少、产出效益最大、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生态效果。加大扶持力度,建立会靖通生态经济带协调合作机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及生态补偿、资源补偿等措施,积极争取国家、省里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产业、生态旅游、农业产业化建设等项目资金向会靖通倾斜,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生态产业、生态项目建设。?
    目标:“十一五”期间,会靖通生态经济带经济增长速度可略低于全市平均速度,生态环境质量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生态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森林覆盖率达到78%左右。 ?
    19、沅辰溆经济区?
    方向: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丰富和工业基础较好的优势,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重点:着眼于提高资源开发水平和利用效率,进一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突出抓好矿产品开采、金属冶炼、建材生产、农产品和水果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打造我市重要的资源型产业带。?
    目标:“十一五”期间,沅辰溆经济区经济年均增长速度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20、麻新特色经济带?
    方向:把这一地区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点区、示范区。?
    重点:突出发展生态型、观光型农业,加快优质水果、畜牧产品等种养业发展,依托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延伸效益链条。同时,大力发展边贸经济和旅游业。?
目标:“十一五”期间,麻阳、新晃特色经济带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力争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七、基础设施?
    21、构筑区内畅通、区外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
——铁路?
    方向:配合国家铁路建设和发展整体思路,提高铁路复线率和电气化率,提高客运量和货运吞吐能力,建成现代化的铁路枢纽和客货运输中心。?
    重点:实施枝柳线怀化至石门的电气化扩能改造,加快怀化铁路枢纽站建设,抓紧火车站站房和广场改建,力争渝怀铁路东延项目进入国家铁路建设规划。?
    目标:到2010年,铁路通车里程达到600公里以上。?
——公路和站场?
    方向:在配合抓好国家高速公路“五纵七横”、省高速公路网建设的同时,加快完善我市“二纵四横”公路主骨架结构,加快国、省道及重要经济干线公路的升级改造,继续实施县到乡镇、行政村公路改造,全面启动农村公路站场建设。?
    重点:加快沪昆高速公路邵阳-怀化、怀化-新晃段和杭瑞高速公路怀化段建设,确保2007年和2008年建成通车;配合做好包茂高速公路吉首-怀化、怀化-通道段的前期工作,争取两个路段分别于2008年和“十一五”末期开工,同时努力争取怀化城区绕线公路与包茂高速公路吉首-怀化段同步建设;结合省高速公路网建设规划的实施,配合做好娄底-怀化高速公路的规划编制和前期工作。抓紧G319文明样板路、麻阳锦江大桥建设扫尾,加快S312新路河大桥、G209洪江电站库区淹没路段、S232晃天公路三期、邵怀高速溆浦连接线、临口至坪溪、S221通道至乐安铺等在建项目的施工建设;加快S228沅陵至张家界、G209、G320国道怀化城区绕城线、S223怀化至三角坪、S222藕团至界牌、堡子至横岩、G209会同段三期改造工程、G209双江至青龙界、邵怀高速洪江连接线、X039麻阳至芷江公路改造、靖州江东二桥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在2006年至2008年分别开工建设;全面启动S308溆浦至山塘驿、S308辰溪至麻阳、S308溆浦至安化、S319靖州至乐安铺、G209石羊哨至怀化、G209怀化至通道以及中方荆坪大桥、S225沅陵乌宿大桥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纳入新一轮路网改造计划。继续实施县到乡镇的公路改造,全面实施农村“通达工程”和“畅通工程”,提高农村公路中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的比重。以怀化枢纽汽车站为中心,抓好市中心汽车站、市交通信息服务中心、县城中心汽车站的建设和改造,全面启动农村公路站场建设。?
    目标:到2010年,全市县级以上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0公里,高速公路开工建设里程达到335公里,其中建成通车270公里,市到省会实现高速公路连接,80%的县(市、区)到市二级以上公路连接,完成县到乡镇公路改造1716公里,县到乡镇通沥青路或水泥路的比例达到80%, 98%的行政村通公路。?
——民航?
    管理运营好芷江机场,力争到2010年,开辟怀化至长沙、广州、深圳、桂林、海口等9条航线,旅客吞吐量达20万人次,货运量达0.32万吨。?
——水运?
    以整治沅水干流航道为主,完成沅水怀化段214公里的航道整治工程,重点抓好黄狮洞、牛皮豆、铜湾等点段的整治工

作,确保沅水及支流航道畅通。结合各航电枢纽建设,使金紫至浦市254公里航道逐步渠化,基本达到四级航道标准,航道等级和通航能力得到提高,长年通航500吨船只,重点建设沅陵、辰溪、安江、黔城四大码头,打通和建设低成本的水上黄金通道。?
    22、建立安全有效的水利保障体系?
——防洪减灾工程建设?
    方向:坚持防洪抗旱并举、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的方针,加强城市防洪、“四水”治理和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加强防洪减灾信息化建设,完善防汛指挥决策系统,提高防洪减灾能力。?
    重点:围绕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建设,完成“四水治理”项目,加快怀化城区和13个县(市、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形成城市防洪闭合圈;完成靖州金麦水库续建,加强长田湾、八面山、黄土溪、金厂坪、五龙溪、刘家坪等12座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和板木溪等201座小型水库的除险保安;加强沅水及其6大支流河道疏挖、清障、扩卡工程建设,完成防洪减灾预警防御系统工程建设。?
    目标:县城以上城市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怀化城区基本达到50年一遇。?
——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工程?
    方向:从保护人畜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用水安全、经济用水安全和生态用水安全的要求出发,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优化水资源配置,推进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重点:以溆水灌区等项目为重点,抓好现有蓄水、引水、提水工程的除险加固和灌区的续建配套,建设一批田间灌排、小型水库、农村饮用水等抗旱水源工程,提高抗旱保收能力;建立沅水干流及其6大支流水质监测网络,提高水环境质量,保证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安全。?
    目标:改善灌溉面积110万亩,增加旱涝保收面积11.7万亩,解决84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23、完善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
    方向:在大力挖掘水电开发潜力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发展火电,大力开发新的替代能源,支持推广风能、太阳能、生物质、农村沼气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合理布局输变电线路,提高电网吞吐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重点:加快沅水流域水电开发,加大火电、风电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从而形成水电、火电和风电相互支撑的电源供给体系;加快500千伏变电站建设,完善骨干电网和城市电网,加快城乡电网改造,实现农村和城市用电同网同价。?
    目标:力争到2010年,全市新增装机165万千瓦,装机总量达到450万千瓦以上,供电可靠性达到90%,农村沼气发展到30万户以上。?
    24、加快现代信息网络建设?
    方向: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建成覆盖全市所有乡镇的光缆主干网,形成可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现代化通信网络。?
    重点:建设传输网、数据及多媒体信息网、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等,实现移动通信、信息传输数字化;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和信息服务企业发展,推进电子政务互联互通平台建设,实施政府外网平台工程,建好基础性数据库,提高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基础数据共享水平。?
    目标:力争到2006年,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建成;2008年,“网上怀化”工程初步建成;2010年,全市信息化建设达到全省中等水平。 ?
    八、资源环境?
    25、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方向:坚持资源保护与资源开发并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保障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重点:根据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科学合理规划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对资源实行有限、有序和有偿开发。有限开发,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等纳入禁止开采范围,限制区尽可能少开发,严禁乱采乱挖各种资源,坚决遏制开发“五小矿”。有序开发,对可再生资源、可循环利用资源、可综合利用资源,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划进行开发,技术条件不成熟的尽可能少开发、晚开发,对矿产、林木等实行开采总量控制,引导鼓励发展矿产、林木等资源精深加工,加强矿产资源勘察,加大找矿力度,建立资源储备制度,严格控制一般采选矿和原矿外输。有偿开发,建立健全各种资源有偿使用和合理补偿机制,建立和完善矿业权、水权、排污权交易等制度,大力推进殡葬改革,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重点加强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和重要矿产资源的管理,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强化资源危机感和节约意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目标:到2010年,单位GDP综合能耗为1.2吨标准煤/万元,全市耕地保有量保持在306千公顷。?
    26、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方向:坚持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并重,在2007年建成全国生态示范市,2008年启动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重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对优势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做大做强绿色生态品牌。农业生产要严格保护耕地、防治农田污染和推广农村沼气,加快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对农药、化肥等施用实施生产全程控制,支持发展高效、无污染绿色肥料和有机肥,推广高效、低毒和低残留化学农药,逐步由无公害食品生产过渡到绿色、有机食品生产,积极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工业生产要以达标排放为基础,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逐步解决重点行业的工业三废污染问题,要以怀化工业园为主体,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生态型工业。以国家实施长江中下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为契机,加快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和县(市、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突出植树造林,用产业生态化的思路引导全民都来栽树,掀起全市动员、全市动手的造林热潮,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对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区、重点水源涵养区和水土保持重点预防区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实施最严格的控制性保护,建立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施一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程。加强沅水及干流综合整治,重点加大舞水河和太平溪水环境保护治理力度。改革现行的投入机制,促进多元化、社会化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投融资机制尽快形成,运用经济手段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加强环保教育,加大宣传力度,严格执法监督,建立健全环保快速检测系统,努力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全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目标:水域达到功能区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6%,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怀化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4天以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6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受保护的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达到13.7%,其中自然保护区面积比例达到4%。?
    九、改革开放?
    27、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方向: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方向,进一步消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重点:?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加快建立决策科学、分工合理、执行顺畅、运转高效、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完善机构设置,理顺职能分工,严格控制编制,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强化外部监督体制,实行政府行为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政府自我约束机制,实现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定化。合理界定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职责范围,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在抓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政府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制和干部考核评价体制。?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坚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授权监管的国有资本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督促企业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监管和经营的有效形式,完善授权经营制度。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和激励约束机制。?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巩固和扩大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成果,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国有企业战略重组,推进国有资产向优势产业和重点领域集中;加强和改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监督方式,建立健全非经营性资产、自然资源资产等监管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推进企业技术和管理创新,实施“四个一批”思路,即发展壮大一批,整合提高一批,转制搞活一批,关闭破产一批;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商贸流通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商贸流通市场体系。?
——加快要素市场改革?
    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推动产权有序流转,推进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技术、人才、劳动力市场,高效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规范发展土地市场,全面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中介机构,规范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发挥价格对资源配置使用的调节作用,加快电价、水价以及医疗药品改革。?
——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积极推进消赤减债工作,切实减轻各级财政负担;逐步完善市、县、乡各级财政体制,突出本级意识,统筹兼顾县、市利益,规范分配关系;全面推进和实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改进和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健全财政绩效评估机制;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依法加强税收征收监管,建立有利于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科技进步和能源资源节约的税收制度。?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
    进一步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坚持“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完善政府对国家投资项目的管理,对企业投资项目全面实行核准制及备案制,改进建设
实施方式,加快推行“代建制”;积极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规范发展各类中介组织,支持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拓宽企业筹融资渠道,力争实现1-2家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地方金融体系建设,力争组建城市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理顺管理关系,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高经营城市的水平。?
    目标: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有效解决影响我市改革发展全局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8、对外开放?
——招商引资?
    方向:以加快产业发展为目标,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对接成功率。?
    重点:合理引导外资投向,逐步将外资引导到交通能源、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农业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国有企业改造等重点产业项目上来。着力改善招商引资的软硬件环境,营造区域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经济投资热点。精心构建招商引资平台,打好“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和“湖南西部农博会”两张牌,扩大节会影响,成为吸纳外部资金的聚宝盆;积极参与和开展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的经济交流合作,坚持集中招商与经常性招商相结合,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敲门招商和专题招商,充分利用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境外招商等办法,推进招商引资的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加强签约项目的后期跟踪与服务,提高合同项目履约率。帮助解决招商引资项目的困难和问题,使招商引资“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坚持内外资并举,全力吸引港澳台地区投资,突出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加大市外境内资金引资力度,实现投资来源渠道多元化。?
    目标:力争“十一五”期间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利用市外境内资金年均增长12%。?
——对外贸易?
    方向:着眼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围绕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发展,大力扶持发展外向型出口龙头企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
    重点:大力扶持以湘维的高强高模纤维、正清正驰的化工医药产品为代表的高科技产品出口,继续抓好森工、畜禽、果蔬产品以及传统的纺织、瓷器等轻工产品出口,加快建南、华峰等机电产品恢复性出口,发展壮大大昌贸易、鼎新置业等一批外贸流通企业和洪江锰业、金天锰业、湘维公司、金石矿业、辰州矿业等一批外贸生产企业。推动企业做好出口产品国际质量认证、环保认证、安全认证等工作,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积极拓展出口市场,深度开发美、日、欧盟等传统市场,大力开拓独联体、东欧、非洲等新兴市场。?
    目标:力争到2010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1亿美元,年均增长23%,其中出口达到8000万美元,年均增长19%。?
——外经合作?
    方向:把“走出去”战略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切实提高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
    重点:引导和扶持具有对外工程承包能力的工程公司积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发挥我市在公路、桥梁、水电、建筑等工程建设方面的优势,开拓境外市场,做大承包业务。积极做好国际劳务输出的组织服务。?
目标:“十一五”期间兴办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2个,实现对外工程承包500万美元,争取国际无偿援助项目1个。?
    29、非公有制经济?
    方向:围绕总量和品牌两个关键环节,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提升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
    重点: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支持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进入的行业和领域;改革审批限制,放宽对投资人资格、注册资本以及投资方式的限制;消除政策差异,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种政策;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探索建立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融资机制;加强政策引导,鼓励非公有制资本采取合作、联营、参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资产重组。支持非公有制资本更多地进入工业领域,突出扶持一批有特色、有市场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非公有制企业快速成长,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逐步形成“专、精、特、外、优”的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群,进一步鼓励扶持武陵城、德天、海联、东兴等一批本土非公有制企业集团不断发展壮大。?
    目标:“十一五”期间,力争怀化非公有制经济年均增速达20%以上,到2010年,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达75%以上,成为怀化经济的主导力量。?
    十、社会发展?
    30、科技?
——加强自主创新?
    方向:培育创新主体,搭建创新平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重点:充分发挥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品牌效应,精心打造杂交水稻名城。扶持湖南正清中药谱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怀化市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展壮大;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科研开发机构,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优势技术的原始性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产品;重点突破对“三化”建设有带动作用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力争在农业新品种、中药新药等优势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上有新突
破,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努力提高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引和再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创新从依赖型向自主型转变。?
    目标:到2010年,力争科研与开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新增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新培育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在农业新品种的选育、农产品加工、新药开发、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取得一批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原创性科技成果,怀化成为重要的科研开发基地。?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方向:搭建成果转化平台,完善成果转化机制,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
    重点:培育科技园区、创业服务中心、企业孵化器、区域成果转化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特色科技示范园;构筑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完善技术市场,发展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和担保服务机构,重点扶持5-10家在能力建设、制度规范和网络协作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骨干科技中介机构。?
    目标:到2010年,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能力显著增强,新增省级企业孵化器、科技创业服务中心2-3家,培育市级骨干科技中介机构5-10家,先进实用科技成果推广率达85%,其中农业新品种推广率达到80%,工业新技术、新工艺推广率达60%。?
——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方向:突出公益性科技条件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科技的服务功能。?
    重点:整合资源,在农业、医学、林业等基础学科和部分前沿学科领域,组建3-5个重点实验室,重点扶持怀化学院建立生物育种和生物加工技术实验室;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民营科研机构;加强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和网络科技环境平台建设,重点支持市科技信息港和13个县级科技信息服务站建设;加快农业、林业、医药、畜牧、交通、商贸物流等行业共性技术转化平台建设;加强国家森林生态监测站、市数字化地震台站等公益性科技平台建设。?
    目标:到2010年,初步形成以共享为核心的制度框架;搭建由研究实验室、网络科技环境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等为主体框架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为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普活动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使全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科技进步的成果。?
——加大科普工作力度?
    方向:面向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和劳动者普及科学技术,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努力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重点:健全完善科学工作的网络体系,建设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和科普文化社区,使科技知识惠及千家万户、服务众多百姓。?
    目标:到2010年,形成覆盖全市乡镇、社区的科普工作体系,健全科普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使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明显提高。?
    31、教育?
    按照“巩固、壮大、发展”的思路,推进全市教育均衡化、公平化、优质化进程。农村学校三大建设不断推进,农村教育整体优化升级;高中教育迅速发展,高等教育体系逐步完善;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做大做强,在全省的影响不断提高;各类教育协调推进,教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巩固提高基础教育?
    方向:农村重点是提高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的人口覆盖率,城市重点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人口覆盖率,在巩固中提高,在提高中巩固,为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打好基础。?
    重点:突出农村学校“三大建设”,即加快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县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促进县市之间均衡发展。尽快设立农村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改善农村及贫困县学校的办学条件,省、市级中小学基建投资优先用于农村及贫困县中小学建设。建立完善贫困学生上学救助制度,全面落实农村贫困生“两免一补”政策,切实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等问题。开展“对口扶贫支教计划”,对口支援农村和贫困县学校,实施“农村和贫困县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计划”,提高农村与贫困县教师素质。进一步搞好城区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力争在城东、河西新建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目标:到2010年,全面普及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和扫盲成果,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年以上,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8%,危房基本消灭,农村小学一至三年级低龄学生基本实行寄宿制,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基本使用信息化平台。?
——壮大高中教育?
    方向:适度超前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带动全市教育整体水平提高。?
    重点:突出示范性学校建设,申创1-2所全国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一批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积极争取怀化市第三中学、怀铁一中成为全国示范性普通高中,力争各县(市、区)均办有一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目标:到2010年,我市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左右。?
——发展高等教育?
    方向:提高怀化高等教育的辐射能力、规模容量和示范作用,增强怀化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推进高等学校科类层次结构的调整。重点:着力抓好“三大重点”,即逐步建立一批国内、省内先进水平特色学科,建成3-4个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申报组建怀化大学。加强怀化学院、怀化医专、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怀化电大四所高等学校的建设,将怀化学院建设成为我市高教体系中起龙头示范作用的骨干学院,支持怀化医专创建医学本科院校,建设成为重要的医护人员培训基地。?
    目标: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各类高等学校在校人数达到4.7万人,怀化成为区域性高等教育中心。?
——加快职业技术教育?
    方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重点:加快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和调整,鼓励和引导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技术培训,加强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和乡镇的联系,直接为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加强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充分发挥其骨干示范作用,扩大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培养规模,提高培训能力,建设以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怀化商校为重点的商贸物流人才培训基地,以省重点职业学校怀化市旅游学校为重点的涉外旅游人才基地,以万昌中专为重点的实用技术人才基地,使我市成为区域性的劳动力培训和输出基地。?
    目标:建设好6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6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每个县办好1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32、文体?
——文化?
    方向:通过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市本级标志性文化工程建设,打造文艺精品,培育文化产业。?
    重点: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中心建设工程”、“乡镇文化扶持工程”项目实施和资金配套,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加强市本级文化事业标志性工程项目建设,在加快市广电中心、市民族文化活动中心、金鹰文化商贸大厦等在建项目进度的同时,建设集艺术活动、文博会展、图书阅览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艺术中心;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加强政策扶持,抓好电子、音像、图书、娱乐、印刷等文化市场主体的培植,增强竞争实力和向周边地区辐射的能力;加强红色旅游景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保护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大对文艺精品创作的投入力度,抓好侗文化、稻文化、傩文化、盘瓠文化、辰河戏创作等基地建设,打造一批独具怀化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艺精品,创五溪文化品牌,通过“五个一工程奖”、“群星奖”等评比,扩大我市文艺精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形成建设先进文化、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加快地方志事业发展,全面完成第二轮志书编修工作,促进部门(专业志)、乡镇志和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建立地情服务中心,加强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读志用志工作,建成市、县两级方志信息平台和地情资料库,实现网络化。?
    目标:力争到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经济总量增长速度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全面完成乡镇文化中心建设任务,50%的县(市、区)完成县级文化中心建设任务,每年有5件以上文艺作品获省级以上政府奖。怀化成为繁荣的区域性文化中心。?
——体育?
    方向:把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
    重点: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以群众体育运动为基础,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深化体育事业各项改革,稳步发展体育产业。?
    目标:建成怀化体育中心,全力办好省第十一届运动会。?
——广电?
    方向:积极推进广电产业化进程。?
    重点:加强市本级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覆盖网络建设,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在“十一五”中期实现整体转换,在2010年全面关闭模拟有线电视信号,广播电视实现采编、制作、播出、传输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目标:全面实现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8%以上。?
    33、卫生?
    方向:突出疾病预防控制,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努力控制爱滋病、结核病、人畜共患病等重大传染病;履行好卫生行政执法职责,加强对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医疗市场的监管;加强农村卫生院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卫生需求,从整体上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重点:抓住国家加大公共卫生建设力度的机遇,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建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和医疗救治体系,设立市、县紧急救援中心,以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为主体,建全疾病控制体系和妇幼保健体系;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努力完善卫生监督体系,确保食品和公共场所卫生安全、医疗市场规范有序;加强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做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目标: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每千人口医生数达到1.5人,进一步支持市直卫生医疗机构健康快速发展,使怀化成为先进的区域性卫生医疗中心。34、人才?
    方向: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培养、吸引和使用好人才,优化人才机制和人才环境,最大限度开发人才资源,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取消限制人才引进的各种规定,敞开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为带资金、带项目来怀创业的人才创造宽松的环境;加快湖南西部人才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县二级人才市场的人才培训、人才交流、人才测评、人事代理等职能作用。培养优秀人才。继续实施“432”人才工程 ,在强化各类人才教育培训的基础上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姻,重点培养一批怀化经济建设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以及乡土人才。落实人才激励政策。积极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大力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全面推行竞争上岗、事业单位人员聘任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对自愿到怀化参加开发建设的各类急需人才,实行“户口不迁、身份保留、来去自由”的政策,并在工资待遇、住房条件和社会保险等方面予以优惠。认真做好优秀专家的选拔工作和落实奖励政策,继续在全市选拔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目标:力争到2010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5万人,成为区域性的人才资源库。?
    十一、和谐社会?
    35、调节收入分配?
    方向: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重点:加大收入调节力度,努力增加居民收入,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不断提高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认真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困难问题。进一步规范社会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强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监管,完善各类企业工资分配的宏观调控体系,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
    目标:“十一五”期间,基尼系数控制在0.4以内。?
    36、扩大就业?
    方向: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方针,拓宽就业渠道、落实扶持政策、抓好就业服务,多途径扩大就业和再就业。?
    重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和劳务经济,以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注重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以调整结构扩大就业,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劳务派遣、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就业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全面启动小额担保贷款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政策,进一步落实再就业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和场地安排等各项优惠政策。促进就业服务体系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建设,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和“一站式”服务工作规范,加强街道社区就业工作平台建设、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劳动力资源信息网络建设。积极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重点帮助扶持“4050”人员、企业军转干部、单亲家庭以及双下岗家庭职工实现再就业。强化劳动用工管理,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目标:“十一五”期间,全市城镇累计新增就业人数1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农村转移就业28万人,保持城乡就业局势稳定,基本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
    37、社会保障?
    方向:按照以政府为主导、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原则,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重点: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不发生新的拖欠;进一步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建立市级调剂制度,为顺利过渡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创造条件,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继续做好下岗职工出中心解除劳动关系和失业保险工作,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参保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金,切实解决困难企业职工的生活困难等问题。继续稳步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到2008年之前将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纳入医疗保险,逐步将覆盖面扩大到民营、外资、合资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城镇灵活从业人员。建立健全医疗救助制度和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到2007年之前将工伤生育保险扩大普及到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以及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同时,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目标:力争到2010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城镇医疗保险覆盖率均在95%以上。?
    38、人口计生?
    方向: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重点:进一步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管理机制,巩固县、乡、村三级计划生育服务网络,突出抓好农村、城镇个体户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加快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全面落实国家对农村计生家庭的奖励扶助政策,建立健全农村计生工作激励机制;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法制建设,引导人们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生育观念;推进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依靠科技进步,增加资金投入,切实加强乡镇计生服务站(所)建设改造。顺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趋势,加强养老设施建设,做好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争取建设市老龄人活动中心。?
    目标:到2010年末,全市总人口控制在516万人以内;90%的农村卫生院产科建设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城乡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分别达到95%和65%;新建乡镇敬老院100所。?
    39、公共服务?
    方向:以建设公共设施、提供公共产品、强化公共服务、发展公共事业为重点,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公共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
    重点:积极发展民政事业。加强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普遍建立起以城乡低保(农村特困户救助)、五保供养、灾民救助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相衔接,以制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相配套,以社会互助为补充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完善以为老服务为重点、国有福利机构为示范、其他所有制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服务为依托、居家养老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重点建设好市福利中心等项目;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广泛开展慈善捐赠和慈善救助活动,营造全社会扶贫济困、团结互助的慈善氛围。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严格安全执法,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切实抓好煤矿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初步形成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应急救援和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多渠道增加扶贫投入,完善扶贫机制,坚持产业开发式扶贫方针,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模式,加快贫困地区小康建设步伐。认真做好移民安置工作,确保移民“搬得动、稳得住、能发展”。重视和加强民族工作,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在项目建设和资金安排等方面向民族地区倾斜,不断改善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产业发展后劲和社会事业水平,加快民族自治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完善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档案数字化进程,拓展档案馆多功能服务体系,更加主动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更加重视和加强妇女、儿童工作,提高妇女、儿童的教育、健康水平。加强气象防灾减灾预警能力建设,建立公共气象服务与气象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地震台站建设,完善监测预报体系、震灾预防体系和紧急救援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推进军民共建,大力支持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抓好民兵预备役工作,加强国民经济动员工作,进一步完善拥军优属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加强人防工程建设,完善通信警报体系和防空保护体系,增强城市防护能力。加强对药品、器械、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刑事犯罪,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建社会公共安全长效机制。?
    目标:到2010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18万人;全市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女性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0%以上,城乡儿童保健覆盖率分别达到85%和65%。?
    40、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方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重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不断改进政府工作作风,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建立较为完善的村(居)民自治制度。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强公、检、法、司等政权建设。加强司法监督,推进司法改革,完善司法体制,维护司法公正。进一步加强全民普法和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提高依法保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目标:到2010年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发展、法制更加健全。?
    4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方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重点:全面落实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任务,巩固和加强党的思想基础,繁荣我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和激励全市人民积极投身小康怀化的建设。深入开展以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和谐社区、生态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探索建立社会诚信评价体系,提高社会信用度。改革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环境。?
    目标:力争“十一五”期间,怀化创建为省级文明城市,50%的县城创建为全省文明县城,30%的社区创建为文明和谐社区,市民素质有新的提高,市民工作、生活环境有明显改善。

 十二、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42、加强组织领导,改善宏观调控?
本《纲要》的目标和任务是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各级各部门要加强领导、形成共识、凝聚合力,自觉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履行职责,扎实工作,确保规划落到实处。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加快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努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进一步减少对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放开不合理的行政限制,减少行政性审批,把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到制度建设、规划编制以及政策制定上来,切实强化政府的公共职能和服务功能,完善服务手段,将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鼓励引导非营利性民间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行政行为的成本与效益、效率挂起钩来,把落实工作责任、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最优效益,作为规划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工作方法上突出重点,抓关键领域,抓重点环节,进一步强化层次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健全公务员的考核和监督机制,继续改进管理方式,精简行政程序,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推行电子政务,不断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43、推进依法治市,优化发展环境?
    坚持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市,将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规范行政程序,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问责制,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民主公开制度,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和决策论证制度,提高行政决策与执行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着力解决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环境问题,尤其是企业、客商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建立健全经济发展环境公开举报、督促检查、综合评价、考核奖惩等制度,严格规范部门行政行为,促进经济发展环境的根本性改善。努力营造工程建设的良好环境,积极帮助解决工程建设者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经常性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破坏重点工程建设的违法行为,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打击违法经营,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活动,创造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认真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坚持不懈地抓好信访和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把维稳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基层单位。加强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建立群防群治机制,为群众创造安全的人居环境,全面推进平安怀化的创建工作。?
    44、坚持项目带动,拓宽资金渠道?
    落实湘西地区开发政策,以湘西地区开发项目为先导,坚持市场运作、招商开发、动态管理,突出抓好优势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社会事业等项目,以开发带项目,以项目促开发,拉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要加强项目开发,精心策划、筛选、论证和包装项目,拓宽项目来源渠道,充实完善重大项目库,实现规划一批、实施一批、储备一批、开发一批的项目滚动开发良性循环,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运作机制;完善重大公共项目集体决策机制和专家咨询、社会公示、社会听证制度,利用好政府公众信息网、招商网等平台,广泛发布项目招商信息。要千方百计拓宽投融资渠道。进一步争取上级支持,吃准吃透国家的投融资政策,认真把握国〖HJ2.2mm〗家的投资方向和原则,切实做好汇报衔接等各项工作,努力争取国家、省里的项目布点和资金支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建设,组建市、县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金融改革,维护金融稳定,提升金融为经济建设服务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和上市融资工作力度,简化投资审批程序,鼓励外来资本赚取更多的合法利益,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支持民间资本购买项目经营权。要强化重点工程的监管服务。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和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为重点,落实项目资本金制、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质量责任制,降低工程成本,确保工程质量;加大对政府投资性项目的稽察和监管力度,确保资金安全和投资效益。在扩大投资需求的同时,更加重视扩大消费需求,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完善鼓励和引导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改善消费环境,改进消费服务,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扩大住房、教育、旅游、汽车等消费。?
    45、加强统筹协调,健全实施机制?
    加强法律法规、行政管理、产权、财税、统计监测、干部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完善和相互配合,为规划实施搭建平台。完善规划体系,围绕本规划确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领域等,编制相应的专项规划,有针对性地提出任务目标和可操作的实施措施,要确保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服从总体规划、同级规划之间相互协调,健全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统领、专项规划为支撑,各规划具体目标方向一致、内容相互协调、措施相互支撑的规划体系。要完善公共财政政策,确保公共财政资源的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科技政策、教育政策、卫生政策、环境资源政策等重大公共政策之间的相互协调。要健全规划实施监督评估机制,加强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特别要加强对经济增长、就业、价格总水平等主要目标的监测预警,自觉接受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检查。健全规划实施评估制度,市直有关部门要对本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评估报告提交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定,经中期评估需要对本规划修订时,市人民政府提出修订方案,报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实施。当规划实施外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需要修订或废止时,市政府适时提出调整方案,报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政府有关部门要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广泛宣传本纲要,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和参与规划实施的氛围。

 

编辑:艾雁
E-mail:mk@solarbe.com
官方博客:http://hi.baidu.com/solarbe
光伏QQ群:27251987
光热QQ群:41585312

特别声明:
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GF-solarbe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

新闻排行榜

本周

本月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 news@solarbe.com 商务合作联系:010-68000822 media@solarbe.com 紧急或投诉:13811582057, 13811958157
版权所有 © 2005-2023 索比光伏网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